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 李雙建
清澈的洢溪從南向北歡歌跳躍,史稱“仙溪”;翠綠的群山疊嶂成一朵巨大的芙蓉,譽為“仙山”。芙蓉山西麓那坡連著坡,望不到邊的,是益陽市安化縣仙溪鎮山漳村“保貢仙茶”的產茶基地。依托著明朝皇帝朱元璋欽點此地貢茶的歷史底蘊,村里的仙山茶葉公司帶動村民書寫新的傳奇,走上脫貧致富、鄉村振興之路。
采一片仙茶脫貧致富
6月6日,一個雨后初晴、陽光燦爛的日子,在村南向家灣仙山茶葉公司的曬茶坪里,40多歲的村民任秀英正和另外5位女村民一道,一遍遍翻曬著新采的鮮葉,紫色嫩葉向空中揮灑著沁人的茶香。任秀英告訴筆者,她學歷低,外出打工掙錢少,不能照顧老人、小孩,一度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。6年前,她受聘到仙山茶葉公司從事茶園管理和采茶,100多天的采摘期里,可以獲得10000元左右的收入,管理茶園的收入也有5000多元。她家很快脫貧,而且購置了彩電、冰箱、洗衣機等電器。
仙山茶葉公司擁有1180畝有機茶種植基地,每年要解決村民就業140多人,年發放工資120多萬元。他們中大部分是本村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,60歲左右的人占30%,公司聘請他們到茶園除草、施肥、采茶、揀梗。與此同時,公司與山漳村等3個村106戶378人原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,免費向農戶提供茶種、茶苗、肥料和技術培訓、指導服務,公司按協議價統一收購鮮葉,幫助加工銷售。6年來,這些貧困戶摘掉了貧困帽,一部分家庭走上致富路,年收入超過10萬元,山漳村與周邊的村子同時整村脫貧。
守一座青山傳承文化
芙蓉山自唐宋以來,便是貢茶的產地。明洪武二十四年,朱元璋欽點安化“芽茶”進貢,芙蓉山下的仙溪、龍溪、大橋、九渡水等“四?!敝谱鞯难坎璺Q為安化“四保貢茶”。1976年,“四保貢茶”中大橋保向氏貢茶傳承人向遠幸調入仙溪鎮紅旗茶場,他子承父業,繼續傳承向氏貢茶制作技藝,很快,紅旗茶場到周邊鄉、村設立分場,向遠幸被派往山漳江分場負責。在縣、鎮黨委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他秉承“遵古訓、循古法”的宗旨,精心維護明清遺留至今的芙蓉山貢茶基地及制作技藝,1999年,他在紅旗茶場山漳江分場的基礎上承包茶場改建為仙山茶廠。幾年后,他召回在深圳工作的兒子向鳳龍回村傳承保貢茶的制作技藝,將仙山茶廠發展成一家集種植基地、茶園培管、產品研發、儲存、銷售等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。公司在省城建起兩家實體店,在全國各地設立17個營銷點,在長沙高橋大市場建起運營中心,輻射全國茶葉市場和20多個國家的客戶。
“鄉親們曾因茶園荒廢陷入貧困,現在村里的茶園接近萬畝,賓館、洋房拔地而起,水陸交通四通八達。我回山村,就是要和鄉親們一道,守住一座青山,傳承好仙茶文化?!毕蝤P龍對筆者說。
[責編:李冰]
[來源: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]